很累的時候,你的選擇是不管一切,先睡再說嗎?其實睡覺不完全等於休息,你應該可以發現,有時候睡越久,並不代表隔天醒來就會越有動力、精神。有時反而越睡越累,越睡越不想做事。
當然,身為動物,我們生理運作就是需要我們睡覺,但睡覺只是休息的一種。我們要達到深度的休息,還必須考慮到其他不同層面的休息。
🛏️ 生理上的休息
🧠 大腦的休息
🚫 感官上的休息
😠 情緒上的休息
💡 創意、新奇感的休息
🕺 社交上的休息
🌳 心靈上的休息
另外就是搭配很好的”時間管理“,來讓自己不會“Burnout“ (職業倦怠)
→ 也許未來我們可以再聊聊我如何在心臟外科醫師的大量工作中,完成我的“時間管理”
1. 生理上的休息
睡覺就是其中一種,但是每個人的睡眠時間所需不同。常常會看到建議要睡多久的衛教資訊,但如果去參考世界上一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,有些人睡很少,但是所擁有的體力、動力、熱情卻比大部分人來得多。
我認為只要做好規律的睡眠習慣即可,睡眠時間長短由每個人自己調整、找到最適合自己、最舒適的時間長短。相信我,如果你能夠找到生活中有熱情的事情想做的話,睡眠時間通常不會想要太長!
生理上的休息其他可以分為“被動”以及“主動”兩種,睡眠即是被動的一種,而瑜伽、正念、冥想、按摩則為較“主動”的一種。不妨安排一些時間,去試試吧!
太太在今年跟著我去台北外訓的是時候,也去參加了正念的課程,價值不菲但是我認為對她各方面都有正面的影響。
2. 大腦的休息
一些工作環境,需要的比較偏向腦力的耗用,例如重要決策、安排行程、與人溝通... 這時,安排腦力的休息也非常重要!
但這邊不是叫你放空,什麼都不想(有時候可能也有用啦😂),這邊建議的是“與自己對話”,在心中也好,寫筆記寫日記也好,與自己對話,通常能夠讓你感到舒壓、內省、平靜。
在2023年這個充滿強AI的年代,我也推薦可以跟設定好的AI對話 (建議使用GPT-4或是Claud -2效果比較好)。
3. 感官上的休息
在這個充滿資訊、聲光影音轟炸的時代,讓自己的感官可以休息時非常重要的一件事。你是否曾經有察覺自己盯著手機、平板,打開抖音、FB、IG、twitter... 就無法自拔,過了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,但要努力回想自己這段時間到底看了什麼卻又完全想不起來?這種被華爾街日報報導的多巴胺成癮現象,其實正在侵蝕這代年輕人的心靈。
如何讓感官休息,脫離這個世界的紛擾?當然就是選擇放下手機、離開城市,讓自己進入自然環境,重新體會人與自然的連結。爬山、公園散步或野餐、週末出遊到較偏遠的山間或鄉下... 都是不錯的選擇
4. 情緒上的休息
我們一天當中,會轉換、累積非常不同的情緒。沒有人能夠維持任何時間都快樂,人生是由不同的情緒所組成,開心、難過、興奮、焦慮、平靜、生氣.... 都是正常的情緒起伏。無法克制,也不應該抑制情緒的產生。
但是,我們應該學習主動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狀況,現在是否進入生氣的情緒?生氣會有助於目前任務的進行嗎?還是只是讓事情更加延遲?更加困難?如果是的話,是否應該轉換自己的思維,先讓事情順流進行,等較和緩的時候,再來探究事情應該如何運作?
另外,一定要找一個朋友或是家人,這個人必須要能夠全盤接收你的情緒、缺點、脆弱、安靜,也不會輕易離開你的人。這樣子的人,能夠讓你完全卸下心裡的武裝,抒發你的情緒,如果這個人的情緒控制或者理性思考能力好的話,甚至有機會能夠引導你走向更好的思維。
5. 創意、新奇感的休息
現今社會非常重視創意的能力,人類在重複性的勞力工作中,慢慢被機器、AI所取代,剩下的無法被取代的就是我們無窮無盡的創意以及無拘無束的想像。但你是否也曾經面對一份空白待編輯的文件,卻一個字也打不出來呢?就像是在水中憋氣無法呼吸的感覺一樣,怎麼樣也無法繼續下去。為了讓創意不會窒息,我們也要讓大腦能夠自由的呼吸。
每天抽點時間到附近走走吧~ 或者是騎著腳踏車或機車兜風也好!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可以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。
另外,多多嘗試沒做過的事情,例如參加新的活動認識新的人,到沒去過的國家、城市旅遊,學習新的技能... 這些都是能夠激發新創意、對生活新熱情的好選擇。
6. 社交上的休息
社交固然重要,人是群居的生物,每天都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,處理著各種不同的社交相處問題其實是非常耗費心力的一件事...
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吧!安排好獨處的時間,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,都不做事也沒關係,但一定要給自己跟自己相處的時間。
另外,你有沒有發現常常能夠給你正能量的朋友或是家人呢?有時,不管遇到什麼樣的難題,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,但是跟這樣子的人聊一聊,就能夠給予你勇氣繼續面對一切。
7. 心靈上的休息
最後一點,跟第一點同樣重要,甚至對我而言有時還更為重要。心靈上的休息,或者是心理上的重新充電,有時才是讓我每天起來懷抱著對每一天都充滿正能量的關鍵。
但是,很難描述要如何做才能讓心靈充電。因為面向非常的廣,每個人可能適用的方式也不同。但這是一定去學習,去尋找的一個能力。
鼓勵自己、安慰自己、了解自己、認識自己、知道自己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、知道很多事情努力也不一定做得到、知道很多成就需要時間來累積...
也許,我們必須把上述6點都綜合起來,才能夠真正達到心靈的休息。
非常感謝吳V的這篇文章
在住院醫師training的過程
真的很容易burnout
適度的休息是必要的
以前跟陳英富教授學習時
教授也有說到
國外的期刊、學會近年來也都會討論
How to prevent burnout
https://www.sts.org/podcasts/45-strategies-surgeons-prevent-burno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