💼 升任主治醫師會面對什麼不同的工作及任務?
1. 獨立決定醫療過程中的重要決策,無論大小。
在住院醫師的過程中,其實很多時候,只是站在一旁作為協助者。一些決定雖然在緊急的情況之下,可能會需要自行判斷決定並立即行動(例如插管、急救...),但是大部分病人需要的還是縝密的分析、評估最後才下重要的決策(要不要開刀? 要不要用自費耗材? 要不要出院... ?)
這些在住院醫師的訓練中,比較沒有實際獨立決定的立場,也因此有時會偷懶不去好好自己思考如何判斷、決定,以至於剛升任主治醫師時,會無法很快的依照過往經驗來反應。
解決方式:
在住院醫師的訓練過程中,就時常自己練習假設自己是主治醫師,該如何判斷? 想想或直接詢問老師為什麼會這樣判斷?為什麼會這樣決定?
但是還是有可能會有一些狀況,在住院醫師的過程中沒遇過的,或是有遇過卻忘記如何處理的,需要馬上處理的,請不恥下問馬上打電話給老師或學長姐詢問如何解。如果是沒那麼急迫的,那就必須強迫自己繼續精進自己,多多參加各方學會教學或是研討會了。
2. 行程混亂,不再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。
主治醫師嚴格來說,沒有所謂的上下班時間。都是責任制的方式在服務病人。只要自己的病人有狀況,不管何時就是得出勤處理。另外,也有門診時間、開刀時間、各方邀請的研討會、教學會議... 剛開始真的會很痛苦,因為突然不知道該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才好,很多時候會覺得好像在浪費時間(例如一個早上的門診只有2~3個病人,卻要準時開始,不能提早結束)... 有時又突然排了一堆事,全部卡在一起。例如今晚有研討會活動,但是卻卡到手術有狀況,沒辦法結束...
解決方法:
儘快了解自己的價值所在,盡量安排同地點、同性質的事情在同一個時段做。利用零碎的時間,快速處理一下簡單,比較不耗費腦力精神的工作。
要有被討厭的勇氣,決定好自己的價值以及努力方向,那些偏離的事情,可以的話就勇敢拒絕,讓自己可以聚焦在主線任務上。同時,還是要預留一些彈性時間,讓自己可以玩一些支線任務😆
3. 從單一前進方向的河流,流進了大海
在住院醫師、總醫師階段,雖然也是要學習著各種不同的技能及知識,但是每天每天都像一直在小河前進的小船,只要有往前方(通過心臟外科專科考試?)在前進,心裡就不會有茫然或失落感。但是,升任主治醫師之後,就像是小船終於出了小河進到大海,前方遼闊的汪洋,有時令人迷茫,不知何去何從。
解決方法:
多與前輩聊聊,探索自己醫院的強項、弱項,多參加研討會了解最新的技術或治療方法,了解長官、主任希望你發展的項目...
🚄 我未來的計畫
今年,我被派到高醫母院的衛星地區醫院 - 小港醫院升任主治醫師。
由於小港醫院目前心臟外科尚未完成建置,所以無法執行心臟手術,所以我必須高醫、小港醫院兩邊跑,在小港將周邊血管疾病的病人處理好之外,繼續回到高醫學習及處理心臟疾病的病人。
因此我面臨的時間、行程衝突問題是比一般醫師還要更大的。我一度也有點崩潰,認為自己能力不足能夠負擔這樣的責任。但,在我努力安排、協調時間、執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去處理好一位心肌梗塞的阿姨後,我突然感到冥冥之中,我受到很多很多貴人的幫助。
我再次感受到:
在自己努力的好好做一件事的時候,全世界都會來幫你!
我第一次感受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在我當年想要加入心臟外科前,很多人都跟我說加入心臟外科不好,很辛苦、壓力很大又沒賺頭... 但,當我下定決心,並不管怎樣都要堅定意志完成這項任務後,真的好多好多人來鼓勵我、支持我一路走下去。
接下來,我會持續回到高醫母院,繼續學習心臟手術,儘早讓自己成熟能夠獨立處理一切細節。另外,也持續協助小港醫院建置心臟血管外科團隊,並與其他科別(腎臟科、心臟內科、加護重症、麻醉科...)溝通協調、合作,期待有朝一日能夠讓小港醫院成為南高雄的急重症中心🏥